8883新莆京
|收藏|设为首页
课程思政主题元素
案例八 《手术两百年》
发布时间:2023-09-17 浏览次数:12

案例描述

《手术两百年》是一部让人敬畏医学、敬畏生命的科学纪录片,全景展现了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将人类手术历经的漫长岁月用光影切开,让观众得以细细观看手术发展的肌理纹路。片中,枯燥的医学术语变成活色生香的史实,解剖、麻醉、消毒、止血、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全面展示了坎坷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手术进化史。

《手术两百年》共八集,分别为《理性之光》《手术基石》《长驱直入》《攻入颅腔》《打开心脏》《生死“器”约》《众病之王》《手术未来》,讲述了手术的起源,以及腹腔、大脑、心脏等手术发展的历程。每一集都记录了现代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连在一起,就是两百年来现代医学高歌猛进的历史,医学前驱的柳叶刀锋闪烁,他们努力看见身体、精准切割病灶、规范操作制度、病人重获生机……

直到现代医学晨光乍现。这第一道光来自解剖学。

1537年,一个年仅29岁的比利时人维萨里,让解剖学大放光芒。那年他看到医学院的课本知识还是1000年前内容,于是推出了让世界眼前一亮的解剖学著作人体结构。因为这本书,他遭到教会诬陷险些被判死刑。而全世界的医学院、图书馆为之倾倒,这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精准复现的形式展现出来。

人们虽然认识到解剖学的重要性,当它在全世界发展时,也背上了原罪。

在英国爱丁堡的一所展览馆,陈列着一副骨架,它并非来自某位为医学献身的先贤,而是一种警告与惩罚的象征。骨架的主人名叫威廉·伯克,被他谋杀的15人都成了爱丁堡医学院的解剖研究对象。罪恶被发现后,威廉·伯克被判处绞刑,尸体成标本骨架前的名牌写着他的罪恶,而写字墨水,来自从他脑中抽取的血液(1828年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威廉·伯克和威廉·黑尔在他们自己开设的廉价旅馆中,先后杀死了15人,并将这些人的尸体卖给了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解剖教授。这样的罪恶行径持续了整整一年,直到有人无意中在他们的旅馆内发现了受害者的尸体。东窗事发,威廉·黑尔神秘失踪,而威廉·伯克则被当众绞死为了让人们永不遗忘这一解剖学史上最黑暗的罪恶,100多年来凶手威廉·伯克的骸骨一直在解剖博物馆中陈列,以示惩戒)。

威廉·伯克的骸骨陈列于此警示后人:医学的第一原则,就是不伤害。

1536年,一个叫帕雷的法国军医,在战场上见了太多截肢士兵用烙铁烫伤口止血的痛苦。有一天帕雷放下了烙铁,偷偷用了一种非常神奇的工具,那些在疼痛中挣扎死去的人因帕雷的突发奇想捡回了一条命。他有很多天才一般的发明,发明药膏取代沸油给病人清理创伤,还发明了大量医疗器械,义眼、假肢、带着齿轮的关节……因关怀之心他被称为“外科学之父”。

截肢手术可以轻松止血了,但是痛感仍在。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切除阑尾是什么感受?哪位医生手快,谁就最有名?

在伦敦曾有一位名叫李斯顿的医生,号称“伦敦第一快刀医生”,截肢最快用时28秒。他曾创下一个记录,一次手术中下刀太快,切掉了助手的手指,助手失血过多死亡,顺带切掉了病人的睾丸,病人感染而死,还有一位现场观众,受惊心脏病发作而死。

1846年,美国的牙医威廉莫顿因为受不了顾客拔牙时的喊叫声,就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听说乙醚有麻醉效果,先用妻子的狗做实验,又用自己试效果,一罐乙醚吸下去,差点驾鹤西游。当他把改进后的实验搬到哈佛大学的那天,人类医学之光再次闪耀。

1846年10月16日,这一天足以让世人铭记。一场全程25分钟的手术实验开始了,大堂中鸦雀无声一片静默,他们见证了一场革命。当病人苏醒说了一句话:一点也不疼。以哈佛大学为中心,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世界。

很多人不怕死,但是怕疼。莫顿之功彪炳千古。如今在波士顿城市公园,有一座纪念塔,上面写着: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因为他,手术的疼痛被攻克,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可即便没有痛感的手术,成功后依然存在很高的死亡率。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气温?星座?阳光照射角度?还是月亮的运行位置?

所有人束手无策来自匈牙利的医生塞麦尔维斯站了出来。他同样是一位心怀悲悯的医生,以一己之力开启人类与病菌对抗的先河。他发现孕妇临盆后死亡率极高,原因很可能出在医生的双手上。他身体力行要求自己病区的医生用漂白粉洗手后再接触孕妇,使得孕妇死亡率从16%降到1%。当他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著作,寄给欧洲各大知名妇产科医生,却无人问津,反而成为他人笑柄。最终他在一所疯人院中孤独死去。死前他说过“即使我无法活着亲眼见到征服产褥热的那一天,我也坚信,幸运的时刻即将到来,为此我死而无憾。”多年后,人们发现了导致孕妇死亡的病菌,直到此时,世人才承认,塞麦尔维斯是对的。

后世岁月中,伴随者止血、麻醉、消毒的解决,医生终于攻入人体,割开腹部,打开颅腔,挑战一个个生命禁区,人类医学的高光时刻终于来临。

1954年,一位名叫李拉海的医生为10岁男孩肖恩做心脏修复手术,采用的方法名为活体交叉循环手术,那时只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手术。步骤基本是这样的:手术时,一个志愿者充当男孩的体外心脏,血液先流进志愿者的心脏,再导入男孩的身体,于是一个心脏供应两个身体。又是一场让世界震惊的手术,成功了,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世界。而手术的结果,就是男孩至今仍活着,儿孙满堂。

奇迹一个接着一个,到今天从未断绝。

帕雷不会想到,他发明的止血工具经过后世的改进,几乎可以进入人体的任何部位。

莫顿不会想到,在他之后,麻醉医生成为了一种专门职业,他们发展出更复杂更精准的麻醉体系,并在手术中检测生命体征,随时抢救病人,保证病人手术后能清醒过来。

塞麦尔维斯也不会想到,他的主张在今天成为每一台手术前的必备程序。

李拉海也不会想到,他的创意被发扬光大,医学已经可以用机械代替志愿者的活体器官。

而今天的医生能从容说:先天性心脏病,我们能治。从人工心肺机、活体移植,再到越来越多的癌症靶向药问世。在远古史诗中存在的复生药不死草,以现代生命科技的形式终于实现了。融合科学再生医学3D打印器官技术微创手术人工神经网络外骨骼机器人……现代医学的馈赠仍然继续着,黑暗中摸索了上千年的人类医学,在今天以更快的速度在不断发展

思政映射点

《手术两百年》全景式地描绘了手术的历史发展长河,探讨了现代医学的成长及对人们的影响。展现了人类如何利用“手术”这一手段破解生命密码,抗争疾病攻击。从“大刀阔斧”到现在的微细胞生物医疗,从“屠夫”到“天使”,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应有尽有,影像导航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ROSA手术机器人、一体化手术室……手术也达到了“无孔不入”、“无微不至”的境界当今的医学也已经进入智能化的时代、大数据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但无论当今医学如何发展,人们对世界、对医学的认识仍然只是冰山一角。

《手术两百年》给人类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窗口”,未来的百年甚至千年,人类探索医学、探索生命、探索世界的脚步将永不停止。“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前辈们不屈不挠地不断冲破黑暗的局限,去照亮未知世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通过学习《手术两百年》了解医学发展的历史,培养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小心求证、谨慎实践。医学是个庄严的事业,需要我们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