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3新莆京
|收藏|设为首页
课程思政主题元素
案例二 中西医结合抗新冠肺炎疫情—大医张伯礼
发布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10

案例描述

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逆行武汉,奋战了80多天。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救治,展开研究。初到武汉的几夜,他睡得并不安稳,因为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疫情大面积暴发,大量病例涌来,所有医院被挤爆。实地走访多家医院,张伯礼和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同志们发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里聚集了几百号病人,门诊排长队、化验人挤人、CT检查人满为患。走廊里,输液的病人与排队挂号的人混在一起。更让人揪心的是,医院里一床难求,不少确诊病例根本住不进来。混乱的局面令他焦急又痛心。

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张伯礼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也要把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张伯礼一直在思考,他研究了一辈子中医药,他说中医是苍生大医,治病救人几千年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是无价的瑰宝,一定能在这次疫情的防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治疗治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

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张伯礼说:“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医药全过程发挥了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

思政映射点

泽东主席曾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2003年,抗击非典前线,张伯礼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张伯礼说:“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凭的是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建议中医药进方舱,这个工作我可以来做!”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优势互补,人命大于天,能救命是最重要的,张伯礼提出由中医承办方舱,这凭的是文化自信。

通过“中西医结合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培养医学生求知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意识,建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优势互补,两者结合起来,就叫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